歷史上的今天-06/27
目錄 |
幸福連結
幸福下載
幸福分享
幸福奉學
1971年 九年國教 首屆聯合畢業 台北市首屆國民中學聯合畢業典禮,這天上午在中山堂舉行,由市長高玉樹主持,頒發畢業證書,由民權國中學生姚志敏代表接受.副總統嚴家淦也到場致詞,勉勵學生成為國家棟梁。
歷史上的今天1971年6月27日,是九年國教第一屆的畢業典禮。教育為百年大計,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後,實施規模最大的教育政策就是九年國民義務教育。1968年國父紀念月會上,由當時的總統蔣中正提出九年義務教育的計畫,這項教育變革,也奠定了台灣邁向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畢業典禮驪歌聲響,鳳凰花開,又到了六月的畢業季,時光倒回到1971年6月27日的這一天,是台灣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的,第一屆畢業典禮。這一屆的畢業生很幸運,因為他們不用考試就能直升初中,台灣從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這項重大的學制改革,是在當時蔣中正總統的一聲令下。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進金: 56年的7月1日,台北市正式升格成為直轄市,在該年7月5日,當時的總統蔣中正先生, 就在一個會報裡頭,就宣布要加速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
讓蔣中正下定決心的關鍵,是當時以色列的六日戰爭,以色列向阿拉伯國家,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發動戰爭,只花了六天就大獲全勝,以小搏大,讓蔣中正下令研究,以色列的九年國教,竟然就是原因之一。
欲求富國強兵,非從教育著手,蔣中正很快就將以色列的九年國教,在台灣推行從此,國小升初中的升學率,從62%跳升到99.9%,大大提高了國民教育的水準,但蔣中正還有一個目標,是要終結當時初中考試的惡補風氣。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進金: 當時國小的惡性補習的風氣,惡補風氣太興盛了,那個小學生很可憐, 他有時候一天要帶兩個便當,你想想看那麼小的小朋友, 十歲左右的小朋友,一天要帶兩個便當,因為中午一個便當,另外一個便當是晚上要去補習班。
不過升學主義並沒有因此終結,而且從宣布到實施只有短短一年,許多學校連校地都沒有,只能暫借附近的小學教室,之後台灣省教育廳統一頒佈標準教室的設計圖,一時間全台國中只有一個模樣。
三角形立面的屋頂成一字型排開,宜蘭的吳沙國中,是少數還保留當時原貌的學校。
這些教室在台灣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倒掉了不少,沒有拆除重建的,就像吳沙國中要面臨一堆問題。
吳沙國中教師 林福連: 九二一後漏水,從二樓開始漏,這邊三樓也漏水加矽酸鈣板,或者天花板沒有用, 水還是從這邊滴下來,你看那個都有水漬的痕跡。
為了實施九年國教,硬體的教室來不及建造,師資也嚴重不足。
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進金: 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教的時候,那一年需要的國中教師的師資,大概要六千,三年到五十九年,剛好會有第一屆畢業生,這整個三年加起來,整個需要的師資,大概是要兩萬零四百多人,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可是當年台灣的師範大學或是師範畢業生,一年只能培養一千人,所以當時就委託了台大,政大,中興跟成大,做一些短期的訓練,就是說你不一定是專業師資,師範大學培養出來的,你只要是大學,我就做一個短期訓練,你就趕快投入。
儘管困難重重,但是實施九年國教,讓台灣民眾的教育機會更均等,尤其是女學生的受教權,不再因為經濟問題而被犧牲,也提昇了國民的教育水準,為台灣的人才素質奠定基礎。
採訪撰稿 吳志怡 攝影剪輯 楊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