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6/23
目錄 |
幸福連結
幸福下載
幸福分享
幸福奉學
1971年 禁用DDT 台灣公衛新里程 台灣光復後,為撲殺瘧蚊,長期全面噴灑DDT,直到1965年世衛宣布台灣為瘧疾根除區之後,才警覺DDT毒性殘留危害環境,衛生署因此在這天宣布禁用DDT。
全球三大傳染病之一的「瘧疾」,目前仍然在許多非洲國家嚴重蔓延。二次戰後世界衛生組織以噴灑DDT的方式消滅瘧蚊,但是到了1960年代,科學家卻發現DDT會破壞生態,帶來長期環境荷爾蒙的災害。歷史上的今天1971年6月23日,是台灣衛生署宣布禁用DDT,但此時台灣已經使用DDT將近十年的時間,瘧疾根除換來的是難以分解,對環境的長期危害。
1965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告台灣根除瘧疾,而成功讓瘧疾在台灣消失的,就是DDT。
為了全面噴灑,當時還有一支DDT噴射隊,帶著噴槍,挨家挨戶噴灑在家戶的牆壁上,不過就此從家中絕跡的不光是蚊子而已。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林宜平: 效用持續一整年,連蟑螂都看不到。
台灣利用DDT進行的瘧疾根除計畫,是接受美國的援助,從1952到1958為期六年,全台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 都涵蓋在噴射範圍內。DDT大受歡迎,從這張美國廣告就看得出來,雞狗牛連馬鈴薯蘋果,都加入與人共舞,大唱DDT為我好。好用的DDT甚至用來處理頭蝨,難聞的粉末直接噴灑在頭上,再用頭巾包起來,是許多五0年代台灣人的記憶。不過1962年,美國海洋學家Rachel Carson 出版《寂靜的春天》, 首度對DDT的濫用提出警告。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林宜平: 長效性危害存在脂肪,跟乳癌可能有關連。
DDT具有神經毒性,瘧蚊一接觸到就會立即昏死,所以不但什麼蟲都可以殺,而且具有殘留性,因此效用長久,更重要的是價格低廉。發現它功效的瑞士化學家Muller,也因為這項發現,能夠免除人類受到病蟲傳染之苦,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一時間DDT普及全球,被廣泛噴灑在農田裡還有家戶中,但過度濫用,引發了一連串美國環境運動的興起。
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林宜平: 促成美國環保署成立,立法禁用。
1972年美國宣布禁用DDT,最重要的理由,就是DDT的長效性,但這也是當年Muller 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重大發現。
DDT 從造福全球的滅蚊利器,變成惡名昭彰的環境殺手,台灣因為它擺脫了瘴癘之地的惡名,但癌症卻也開始盛行,一個想要在自然界,消滅單一物種的化學藥物,至今在其他國家仍然沒能成功,反而使更多生命處於潛在危害,DDT的使用提醒了人類,物極必反的道理。
採訪撰稿 吳志怡 攝影剪輯 楊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