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敏道神父年表
1902年12月8日
•蒲敏道在瑞士,巴塞爾城出生。(Basel City, Switzerland)
1925年9月
•正式進入奧國林茲(Linz)的內思(Aloisius)大學就讀第五年級。
1926年9月8日
•入耶穌會,年25歲。
1928年9月9日
•發初願,年27歲,同時在德國靠近慕尼黑的普拉克(Pullch)的柏克曼斯學院(Berchmans College)「讀哲學」(1928--1931)。
1931年8月
•抵達中國。
1931--32年
•在河北省獻縣學習中文。
1932--33年
•在河北省天津工商大學「試教」地理科目。
1933--37年
•在上海徐家匯神學院,「讀神學」。
1936年6月10日
•在徐家匯「晉鐸」祝聖為神父,年35歲。
1937--38年
•擔任河北安國縣副本堂(屬獻縣傳教區)。這一年,中日八年抗戰爆發。
1938--39年
•到江西蕪湖進行「第三年」學習。
1939--40年
•擔任河北南宮縣范家寨本堂神父。(屬景縣教區)
1940--41年
•擔任景縣大修院神學教師。
1941--42年
•擔任景縣大修院哲學教師。
1942--47年
•擔任景縣大修院院長及景縣傳教區會長。
1944年2月2日
•在景縣「發終身願」(第四願),年43歲。
1946年1月
•遭共產黨逮捕後驅逐出景縣。三個月後,景縣大修院在北京重新開課。
1948年12月
•共黨包圍北京,教會開始安排修生轉往上海。
1949年1月
•搭機趕回羅馬報告中國時局,並返家探視母親。回到上海,蒲神父被指派為耶穌會中國巡視員。他先後兩次前往菲律賓,安排耶穌會士及景縣大修院的師生撤離事宜。
1949年7月
•上海已由共產黨軍隊控制,景縣大修院順利撤離到菲律賓。但蒲神父仍以瑞士公民身分在上海活動,長達五年之久。
1953年
•遭大陸公安逮捕,進行偵訊,當天傍晚被遣送前往香港,隨後回到羅馬。
1954--58年
•在羅馬及瑞士停留半年後轉往菲律賓馬尼拉,擔任景縣大修院院長,直到四年後所有的學生畢業。
1959--60年
•到台灣新竹擔任耶穌會會院副院長。
1960--62年
•前轉往越南,在Dalat主持規劃一座修道院並擔任院長。
1962年7月
•被任命為在台北的耶穌會遠東省(後改為中華省)省會長,至1967年卸任為止。
1967年9月10日
•奉派到嘉義教區新港天主堂,擔任耶穌會會院院長及新港總鐸區總鐸(管轄新港、北港、蒜頭)。
1972年1月25日
•朴子、新港兩總鐸區合併為朴子總鐸區(轄朴子、布袋、義竹、東石、鹿草、新港、北港、蒜頭),委蒲敏道神父任總鐸兼蒜頭本堂。
1973年
•擔任朴子天主堂本堂神父(至1976年擔任副主教止)。
1976年1月1日
•任嘉義教區副主教,住朴子,負責領導全教區神職等團體或個人的靈修工作。
1976年10月1日
•嘉義教區神父全部大調動,同時成立朴子─四湖/竹崎─吳鳳/嘉義/雲林等四個牧靈區,蒲敏道神父(副主教)任朴子─四湖牧靈區主任。
1979年8月1日
•兼義竹本堂神父(住朴子聖母堂)。
1988年11月28日
•聖心教養院奉准立案。【1989年1月31日,聖心破土動工。1990年8月16日,聖心建築完工。】
1989年1月1日
•兼任朴子本堂(至1990/9月)。
1990─2001年
•協助奧國密里邦神父(Fr. Robert Miribung)募款,在大陸興建醫院、聖堂 ..,幫助中國的貧窮天主教教友。
1990年9月17日
•聖心開始收容院生,蒲神父擔任院長。
1991年
•榮獲省政府「金毅獎」。
1994年2月1日
•請辭副主教獲准,由吳終源神父接任副主教。
1996年4月29日
•卸任聖心教養院長,由中華聖母修女會高慧琳修女接任。
1997年
•榮獲內政部「績優外籍宗教人士」表揚。
1998年
•榮獲省政府頒「省民榮譽証」。
1999年
•榮獲八十八年度中華民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
2000年12月15日
•榮獲總統府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表揚。
2001年3月23日
•榮獲羅馬教廷頒贈「金十字勳章」。
這份年表是根據蒲神父個人回憶、耶穌會檔案及多位耶穌會士訪談整理而成,由於年代久遠、文件殘缺不全,有不少時間上的出入,本表經過一再查證及合理「推論」,儘量減少可能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