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給孩子天主的愛
民國六十年代,是台灣經濟正要起飛的時候,鄉下青少年在國中甚至國小畢業,就離鄉背井遠赴大都市求職謀生,以三年四個月習得一技之長,期待早日學成出師「出頭天」,少女們則唱起「孤女的願望」,到都市裡的工廠作女工,將微薄的薪水寄回家貼補家用。
這樣的社會需求,對長期在鄉下地方傳教的神職人員來說,當然會很敏感地察覺到,而如何幫教友解決問題,便成了神父們責無旁貸的事了。
蒲神父的企業管理智慧
1972年一月,蒲神父正式接任朴子總鐸區總鐸時,教區除了已在許多鄉鎮設立幼稚園,一方面以此和家長結緣、傳教,另一方面也解決小孩子的學前教育需求,讓家長們可以放心工作賺錢;此外,還有博愛手工藝中心及港墘的社會技藝訓練中心,兩處專門為青少年男女進行職業訓練的社會服務機構,以及照顧沿海地區貧窮病患身體健康的朴子曉明診所、鹿草聖家醫院;而文明學舍則是提供給外地前來朴子就讀的莘莘學子住宿,讓這些青少年可以安心地好好讀書。
要管理這麼多社會福利、服務機構,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除了幼稚園的收入較固定之外,其他機構多半都帶著非營利性質,既得想辦法爭取訂單維持廠務運作,又得不計代價照顧到員工及孩子們的生活,「既得營利,又有非營利性質」,這樣的兩難,正考驗著蒲神父的管理智慧。
如果以現代的企業管理概念來說,蒲神父應該可以算是朴子總鐸區的「社會福利事業集團總裁」。這個事業集團的企業文化,是「天主的愛與悲憫」,而蒲神父的管理精神,就是「聘請專業經理人才」、「愛每一位員工、誠懇以對」,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充分信任、充分授權」,讓專業管理人有絕對發揮的空間。
孤女的願望,有愛相隋
原本在博愛手工藝中心擔任會計、管理帳務的胥蘊才女士回憶說,隆其化主教剛過世時,她以為工廠大概要關了。後來蒲神父前來接管,工廠不但沒有關門,還因蒲神父積極在國外推銷,讓廠務蒸蒸日上,而她也從會計升為經理。當時工廠約有三十多位小女工,大多是國小畢業就來了,蒲神父雖然不常與小女工講話,但會很溫和地微笑,大家都覺得這位外國老神父真的很慈祥。
胥蘊才說,那時候工廠做出來的竹藝品因為很精緻、很有特色,頗受歡迎,但內銷市場因為價格太低,賣得越多就賠得越多,倒是蒲神父經常寫信請外國友人幫忙推銷,以較高的價錢來購買產品,國外訂單一度應接不暇,蒲神父負責打字,她負責寫紙箱子,將成品一箱箱以空運寄到美國、瑞士、德國等地。
蒲神父對帳目要求相當嚴格,所有的單據及訂單都必須清清楚楚,不容作假,他一接管該工廠,便很仔細了解該工廠過去的帳目。胥蘊才提起一件至今令她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博愛手工中心與日本客戶以11萬元成交一筆生意,但發票卻是開13萬元,神父發現不對勁,立刻指示當時仍為會計的她去詳查,原來,是日方業務人員要求「浮報」,神父獲悉後毫不留情,鐵面無私地處理,不許工廠有任何虛假帳目。
對公事一絲不茍的蒲神父,對員工的生活卻是相當照顧,胥蘊才的先生原本擔任文明學舍的管理員,不料因病過世,蒲神父不但幫忙處理購置棺木,後來還幫孩子交大學學費,如此恩德讓她感激不已。
尊重事業,充分授權
曾經在義竹鄉海星幼稚園擔任園長的翁照雲女士,與先生翁榮二都是虔誠的教友,她在十八、九歲時,就到海星當幼稚園老師,後來結婚就離職在家照顧小孩及布店生意。
蒲神父非常重視教會幼稚園的社會功能,他發現海星幼稚園的學生人數減少到僅有二十多人,便積極打聽適合的園長人才。有人推薦翁照雲來主持園務,蒲神父也認為她經驗豐富,應該很適合,於是「三顧茅廬」好幾次親自邀請她再回幼稚園工作,她猶豫了很久,最後終於被蒲神父的誠意所感動,但為了兼顧自己的家務與幼稚園園務,她堅持只領半天的薪水,除了得處理大大小小的幼稚園事務,家裡打電話來說有人要買布,就得連忙趕回家處理,求才若渴的蒲神父也同意這樣的折衷方式。
幾年之後,翁照雲園長將海星從二十多位小朋友經營到八十多位,由於兩頭跑實在很累,她認為自己應該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於是透過友人轉告蒲神父,想辭去園長一職。不料蒲神父獲悉,當天中午立即一個人搭著客運車,從朴子趕到義竹留人,這番誠意,讓翁園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盛情難卻,結果一留又是十多年。
蒲神父對幼稚園每一員工都很重視,對其生活細節也很照顧,甚至照顧得有點讓人哭笑不得。翁園長笑著回憶說,有一次,幼稚園來了一位外地的老師,蒲神父竟然「天真地」主動表示要給她「早餐津貼」,這樣才有好的體力照顧小朋友,如此體貼而溫馨的關照,實在讓那位老師受寵若驚。
又有一次,幼稚園煮飯的歐巴桑因故與一位教友起衝突,揚言隔天不到幼稚園上班了。蒲神父聽到消息大吃一驚,當天晚上就連忙與教友一起去找那位歐巴桑,請她一定要回來為這些孩子煮飯,而蒲神父放下身段的作風與懇求,讓歐巴桑深受感動,終於回心轉意。翁園長強調,當時蒲神父心裡應該是想著:「我受一點委屈沒關係,但絕對不能讓孩子明天沒飯吃!」隔天一早,蒲神父還特別打電話到幼稚園,確認歐巴桑有來上班,神父對員工及小朋友的用心可見一斑。
天主的愛降臨孩子
曾經擔任朴子曉明幼稚園園長的聖母聖心會丁惠貞修女及主顧會王志學修女,不約而同說,蒲神父是一位很懂得充分授權的長上,他從來不過問園務,很放心讓修女及老師們來決定幼稚園的發展方向。而蒲神父每次到幼稚園巡視,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看活潑天真的孩子,聽小朋友們唱唱笑笑、看小朋友們跑跑跳跳,在遊樂器材上上下下爬個不停、玩個不停,神父臉上始終洋溢著滿足、滿意的笑容。
王志學修女說,幼稚園的收支、帳目非常清楚,神父也很信任園長,每個月她將學費收齊後連同帳簿送交蒲神父,神父從未當面數錢,這樣的信任關係不但是蒲神父多年來一貫風格,還延伸到對員工的信任。王修女記得,有一次,一位廚工同時也是教友,因家庭臨時急需一筆錢,不得不向幼稚園園長求助,神父起初並未答應,後來這位廚工透過王園長說情,表示願意從每個月的薪水裡扣錢還債,有了修女的保證,蒲神父二話不說,就借了。
丁修女說,蒲神父授權給園長很大的空間和自由,不過,神父也很重視幼稚園的福音傳播工作及教師的信仰,他認為如果老師們能領洗信奉天主,就更可以將天主的愛與福音散播給孩子及家長。所以,蒲神父經常利用孩子們下課後的時間,專程到幼稚園為老師們講天主的道理,希望透過老師將天主的愛傳播出去,目前布袋鎮黎明幼稚園鄭麗如園長就是因當時在曉明幼稚園工作,進而信奉天主教,投入幼教工作至今已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