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lalauya的另一種聲音-山中的莫氏樹蛙
開學初始,孩子回來了,老師們也從各處回到了山上,大家心中仍有舊曆年節的氣氛。校園的生態池來了新朋友,建中先發現了牠們,在彼此分享與驚喜之餘亦激起了我的好奇;就這樣,我們開始認識了新朋友-莫氏樹蛙。
建中以數位相機拍下了牠們的模樣以及所居處的生態環境,青綠色身軀、水池中的白色泡泡與在其上黃色的卵,是我們翻閱圖鑑的最主要指標。在疑惑與模糊之際,建中向我借了錄音筆,打算錄下它們的聲音,我義不容辭給了他我有的資源;因為,我知道這將是非常有趣與驚奇的事。
在建中拍攝的照片之中,最引我感興趣的是,這三隻樹蛙在交配的情形。交配本是生態界中繁殖下一代天經地義之事,何以怪乎?我好奇的是,這三隻青蛙彼此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何當中兩隻交配時,另一隻仍在一旁靜靜不語?是等待?亦或牠根本不知另外兩隻在幹什麼事?蛙界中的交配生態都是這樣嗎?是否在青蛙世界裡有另一層意義?
在彼此的討論中,是不得其解而渾沌,而一連串的不知道不知道,但這更加深了我們欲一探究竟的想望。
在建中錄音的當天下午,我們在辦公室赫然發現了高年級的孩子圍聚在生態池旁,並且不時將雙手往生態池中「攪動」;我們很有默契的吆喝了一聲,三步併作二步飛奔而去,為的是一探究竟。
這群孩子竟用樹枝與石頭攪動在生態池中的白色泡泡,我們一急之下制止了孩子的作為,但卻又讓人玩味這群孩子的可愛。孩子是因為好奇而產生這樣的舉動,如果早知道它是莫氏樹蛙的卵塊,怎會如此惡意妄為呢?這樣探求的過程與態度,其實也令人動容與讚賞。
當天放學時忘了和全校孩子介紹這群新朋友,建中提醒我隔日一定要向孩子說明,不然可能卵還沒變成蝌蚪,就死光光了。
當日晚上我在宿舍聽見陣陣蛙鳴,毫不遲疑拿了錄音筆,循聲而去。我在幼稚園旁的排水溝發現了其中一隻的蹤跡,鳴叫聲好似建中在學校生態池旁所錄製的;青蛙感覺有人靠近,便停止了蛙鳴,我小心翼翼將錄音筆的麥克風往水溝洞裡伸去,並且靜靜的等待,果然沒多久,青蛙便開始鳴叫了,感覺牠離我很近很近;還好已是夜晚,牠看不見我在做些什麼?
這鳴叫聲好似對唱與應和,一隻鳴叫一陣後換另一隻展現蛙鳴,當我發現這有意思的點之後,我所幸尋找這另一隻與之鳴和的蛙。
牠在另一個排水溝的溝蓋之下,不過這隻可精明了,知道有人來了,馬上停止鳴叫,我依舊小心翼翼耐心等候,但牠老兄卻仍舊對我置之不理。之後,我所幸將前一隻錄下的聲音放給這隻精明的青蛙聽,果然,不出我所料,牠以為是牠的蛙朋友在叫,便「露出本色」開始肆無忌憚的呱呱叫不停;我立即又按下了錄音鍵,心裡便暗喜著,哈哈,還是我厲害!
這一天所錄製的聲音,仔細聽會感覺到不同,感覺有其他種的蛙類,但是卻又說不出差異在哪?隔天,與建中分享,還是無法明顯辨別與分析。
2月12日上午,我將學校小朋友集合至生態池旁,與孩子介紹這群蛙朋友的到訪,一起觀察生態,一起聆聽蛙鳴,聽建中在生態池錄的、聽我前個晚上跑出宿舍尋找出的蛙鳴。當蛙鳴透過麥克風傳遞開來,整個學校、整個山谷彷彿就在蛙的世界裡,我們的心跳也與之應和;或許在我們心中,聽到了另一種聲音。我在前頭陪著孩子靜靜聆聽,看著孩子的模樣與眼神,望著遠方的群山在藍天白雲朝陽之下,在我心中激盪起的不只是與孩子陶醉其中的喜悅與感動,更有彼此分享的無障礙空間。
這讓我想起刺激1995當中的一個場景,我們的心都隨著音樂、隨著意念,自由的飛翔了起來。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索教育到底是什麼?要如何才能當一個好老師?在不斷衝撞與探索的過程中,我早已不再去追問了,因為答案就在自己身上;我們追尋的是一種信念與堅持。
那天早上之後,孩子都會不時跑來跟我報告,青蛙怎樣怎樣了,躲在哪交配、什麼時候鳴叫、誰誰誰又惡作劇,每天都有新報導。
我在心中感到高興,因為這群蛙朋友有了更多愛它們的朋友,也為孩子的天真與逐漸懂事感到窩心。
這是自從我和班上孩子介紹感動狗狗之後,第一次深刻的學習以關懷的心、體貼的情來感受事物,而,它就在我們身邊。
我們到底在做什麼?感動狗狗班群的老師與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
建中,你找到答案了嗎?我四甲的孩子們,你知道了嗎?
謝謝建中拍下許多即時而珍貴的的畫面。
謝謝小茜幫我像青蛙一樣拍了張特寫。
謝謝孩子鄭潔幫我拍下當天早上的情景。
謝謝學校老師們的分享與協助。
我們仍在繼續……
雅珠2003/2/14
|